乡约盛夏,梦逐田园——我院“三下乡”农机振兴实践队活动纪实(十六)

作者:黄超琦 时间:2025-06-29 点击数:

6月27日,机电工程系农机振兴实践队在万年县裴梅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迎来第五天。这一天,实践队穿梭于历史与现代之间,从大源仙人洞遗址探寻稻种萌发的文明密码,到万年贡米集团感受现代产业新篇,在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的碰撞中,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探索之旅。

一站:大源仙人洞遗址

清晨,实践队抵达第一站大源仙人洞遗址。踏入这片古老的土地,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在遗址博物馆,看着面前陈列的一件件史前文物,如古朴的陶器、锋利的石器,仿佛在诉说着远古先民的生活图景,传播着人类稻作文明的起源密码。讲解员介绍道:“这里出土的稻谷遗存,将我国稻作历史向前推进了数千年,是研究稻作文明起源的重要实证。”队员们围在展柜前,仔细观察,不时拿出笔记本记录,还通过手机拍摄留存资料。在遗址发掘现场,队员们更是直观感受到远古先民驯化野生稻种的智慧与艰辛,深刻认识到稻作文明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原来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稻米,背后有着如此波澜壮阔的文明历程,这太震撼了!”一名队员感叹道。此次探寻,不仅让队员们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更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弘扬农耕文明的责任感。

第二站:万年贡米集团

离开大源仙人洞遗址,实践队前往第二站万年贡米集团。一进入集团园区,现代化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队员们参观了智能化的生产车间。车间内,全自动的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从稻谷的筛选、脱壳、碾米,到最后的包装,每一个环节都由先进的机械设备精准完成,整个过程高效且规范。在产品展示厅,看到琳琅满目的贡米产品,从传统包装到精美礼盒,从单一的大米到衍生的米酒、米粉等米制品,丰富多样的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此次参观,让学生们在智能化的生产车间,先进的机械设备与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流程,不仅拓宽了实践队里机电学子们的专业认知视野,也帮助他们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前景有了更清晰的定位与展望。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现代科学在现代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及重要性,从而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需求相结合,规划更贴合行业发展趋势的职业路径。

从古老的稻作文明源头到现代化的产业园区,一天的行程让机电工程系农机振兴实践队的队员们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场穿梭古今的实践中,队员们既领略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又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蓬勃力量。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扎根基层,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审核:李高翔)